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
 
站内搜索:
 
 
 
 首页 | 专项评估 | 新闻快讯 | 通知公告 | 政策文件 | 标准规范 | 返回学校首页 
最新公告
· 贵州中医药大学2018-2019...
· 贵州中医药大学2021-2022...
· 贵州中医药大学2020-2021...
· 关于开展2021-2022学年第...
· 关于2021年教师教学竞赛...
· 关于我校首届教师教学创...
· 贵州中医药大学2019-2020...
· 高等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
· 关于开展疫情期间全国中...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当前位置: 首页>>专项评估>>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正文
 

【专题】以改革精神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2016-11-30 12:13 宣传部  宣传部

贵阳中医学院立足人才培养定位,积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有关精神,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课堂教学方法创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将教学改革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取得了显著效果。

改革探索教学新模式

近年来,学校以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为先导,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突出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坚持模式、方法、机制改革三位一体,加强专业综合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建设,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创新与应用并重,全面深化各层面、各阶段、各环节的教育教学改革。

制度保障有力,改革有章可循。学校制定《贵阳中医学院教学改革整体规划》,每年制定教改项目具体申报指南,针对亟待加强的教学环节有的放矢的进行重点研究及探索。在《贵阳中医学院教师职称管理办法》中,明确将教师主持教学改革课题或教学改革论文作为教师职称评聘、岗位聘任及工作考核重要指标。2014年,为激励学校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学校出台《贵阳中医学院教学工作奖励办法》,对有教改立项、教研论文、教学成果的教师进行奖励。2016年制定《贵阳中医学院本科教学工程管理办法(试行)》,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编写、教学成果、教学研究课题立项等予以奖励和支持。这些政策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了浓厚的教学研究与改革氛围,开展教学改革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近3年,贵阳中医学院教学质量工程取得可喜的成果。2013年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立项42项,省级项目7项。2014年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立项40项,省级项目13项。2015年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立项42项,校级课题99项,省级课题13项。

完善体制机制,培养模式多元。学校明确党政一把手是人才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定《贵阳中医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管理规定》,建立由校长负责,教务处牵头,二级学院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本科教学组织管理体系。成立各类实验教学中心,加强实践教学管理。设立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和广泛利益方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完善学校、学院、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和教学基层组织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学校依据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贯彻落实国家鼓励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关精神,以医药卫生事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发挥优势,强化特色,探索并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2011年开办中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面向基层培养全科医师,该培养模式为贵州省培养了大批扎根基层的全科医学人才;针灸推拿学专业建立以针灸经典理论(classics of acupuncture)为中心,以针灸推拿临床技能(clinical skill of acupuncture)为重点,以创新能力(creative ability)和社会服务能力(Societyservice ability)为特色的“3C+S”人才培养模式;中药学专业面向行业、依托企业,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等方面形成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积极推进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临床等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现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2个。

学校一贯重视教学运行及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搭建基于局域网络的校园信息管理平台,提高学校教学及管理信息化水平。2007年,学校引进“正方”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课程管理、考试管理等多个模块构成的教学管理信息平台。2012年,学校建立多媒体教学集控学籍管理系统,通过远程观摩软件,实时观摩课堂教学情况、巡查学生考场情况。2016年,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初步建成数字化校园。2016年,借助学校的教学管理平台,开发教学评价模块,开通学生网上评教,使我校的学生评教进入信息化管理。基础医学院完成精品课与苗医药虚拟仿真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和实验室预约平台建设,建立微信平台,可实现问卷调查、信息发送确认等一系列功能。

推进教学方法创新

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实现的载体,贵阳中医学院各门课程均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设计教学内容。相同的课程在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不同,其教学内容设计也有所不同,使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2014年起,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以课程教学设计为核心的说课活动,有效促进课程教学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2015年起,学校开始教学设计改革,完成首批11门课程完整教学设计文稿;2016年9月,选择中医基础理论、伤寒论、中医各家学说、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六门课程作为试点,修改教学设计,印制《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设计》等六本手册。

坚持科研与教学的协调发展。制定《贵阳中医学院科研促进教学指导意见》,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中。科研成果进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同时对学科新进展有较好了解,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科研就在身边,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如刘文教授把科研成果“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融入《中药药剂学》教学中,使复杂的技术课题变成教师的实例分析和感受,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科研成果进教材。教师积极将科研成果进入教材,让新的成果及时得到推广。如针推学院近年开展简易穴位埋线法基础、临床研究和开发研究,《穴位埋藏研究与应用》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教学中将此成果编入教材(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刺法灸法学》简易埋线法),并将成果应用到《刺法灸法学》和《实验针灸学》教学中。科研成果进实验。科研成果选取合适内容进入学生的实验教学,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科研,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药学院基础学科《药用物理学》成功将科研成果万用电表的使用及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及其控制等应用于中药学专业的《药用物理学》和《电工学》课程的综合性实验。

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学校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一方面学校制定教师培养计划,将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培训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和聘用的重要依据,教师的教学方法作为教研室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经验交流,从制度上保证教师有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机会。另一方面,学校及各二级学院经常组织教师教学方法各类活动,保证教师多种途径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广泛探索尝试PBL、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突出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问题式、演示式、合作式、体验式、案例式、创意式等教学方法。如《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课程的教学中采取案例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并结合中医特色,创造“体悟式”教学方法;《内经》开设引领课,并将TBL教学引用到中医诊断学应用实践中。学校通过课程的教学设计、教研室的教研活动、教学设计技能大赛等方式,使以上教学方法在全校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及推广运用。学校规范多媒体教学,初次使用多媒体课件需要通过教研室、学院审核后方可使用。开展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提高教师制作水平。举办学校教师多媒体课件竞赛,吸纳学生评委,重视多媒体使用效果的评价。2015年在全国高校(医学类)微课教学比赛中获三等奖。《中医药茶与养生》课程2016年入选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带动学习方式改变,引导和激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动手实践等方式完成课后作业,提高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积极转变。

考核方式多样,管理科学规范。为进一步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实现从知识传授向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转变,促进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强化评价的激励、诊断功能,凸显学生在教与学中的主体地位,学校推行考试评价体系改革,构建学生课程考核成绩的全过程评定体系。2015年,学校制定《贵阳中医学院关于课程考核形成性评价的指导意见》并做明确规定:“学生课程考核成绩由形成性评价考核和终结性评价考核组成,形成性评价考核与终结性评价考核各占50%。”要求教师将学生评价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加强全程性考核,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学校设立考试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健全。学校制定《贵阳中医学院考试管理规定》、《贵阳中医学院考试工作管理条例》、《贵阳中医学院考核命题规定》及《贵阳中医学院考试课程主观题客观化的规定》等系列考试管理制度。从考试工作的组织机构、工作职责、试卷命题、考试实施等方面,明确学校各级各类考试各个环节的规范性要求,保障考试各个环节规范有序,保证考试公平公正。

拓展实践教学途径

贵阳中医学院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案,以能力为导向,构建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在内的、符合高等中医教育目标要求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

学校加强实验项目建设,增加综合设计型实验比例,对首开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施行双倍课酬,现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程门数的比例达95%;鼓励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改革,近3年实验教学方面教改立项61项;积极进行实验课程改革,整合实验教学资源,独立设置24门实验课,编写并出版实验教材讲义8种,实验项目开出率100%。

制定《贵阳中医学院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等文件,完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逐步提高实验室开放程度,最大限度利用实验室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设施使用效率,为学生自主学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生科研训练等提供更多空间。目前全校多数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在提高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与省内外多家医院、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学校现有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校内外实习基地110个。其中,医学类基地27个,包括直属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6所,教学实习医院19所;社区医学实践教育基地12个。药学类实习基地47个。多数为省知名医药企业,如贵州百灵制药、汉方制药、德昌祥制药、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等。其中,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为我校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护理类实习基地17个。目前仍与北京、山西、成都等多个国内知名三级甲等医院保持着良好的实习合作关系。管理类实习基地7个。主要是贵州省内政府机关、法律机构、心理咨询中心等。

不断深化实习教学改革,完善实习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制定相关文件,明确各专业必须根据培养方案要求科学制定并落实实习计划,确保毕业实习时间充足,保证实习内容有效完成。同时,优先保障实习实训经费,新增教学经费优先投入实习实训、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方面。2014年以来,全面推行假期生源地专业见习,在医学专业广泛开展临床教学模式改革,完善实习教学标准,规范出科考核、教学查房、小讲座、疑难病案讨论,推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对非医类专业开展针对性专题实习,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积极鼓励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学生了解社会、培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方法,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学生必须参加一定数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取得相应实践学分方能毕业。学校团委及各二级学院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专业相关的医疗志愿服务和社会义诊活动。每年暑假,学校以社会实践团队形式开展“三下乡”义诊、送医送药、保健知识宣传等活动。近三年,组织社会实践活动50次,有近600余人次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获得全国优秀团队、省优秀团队、省优秀组织奖等表彰。

鼓励学生根据实习单位生产需要、临床实际问题、专题实习项目进行选题。每位学生配有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学校成立毕业论文督导组,每年对毕业论文进行中期检查,及时监控每名学生毕业论文撰写的进展情况,保证每位学生毕业论文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能够顺利提交并答辩。通过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应用外语和计算机的能力、应用工具的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近3年,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不断提高,共评选优秀毕业论文41篇,学生撰写的相关论文在各级各类期刊上累计发表21篇。

丰富的实践教学,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2015年在全国“中医药社杯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知识技能大赛”中,勇夺唯一的集体一等奖;2015年参加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全国总决赛荣获集体二等奖 1项;在全国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获得团体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个人全能三等奖1项,个人单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2014年在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卫生计生委员会、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举办“贵州省首届医学生临床技能大赛”,获唯一的一等奖。近3年,在其它省部级教学竞赛、创新教育竞赛及区域行业院校中医临床能力竞赛中,学生累计获得10余项奖励。

积极开辟第二课堂

贵阳中医学院的第二课堂由综合素质类、专业能力类、创新能力培养三个支撑点为主要内容的一个完整体系。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充分发挥了协同作用,不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学校以大学文化、艺术教育为切入点,全面推进素质拓展工作,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广泛深入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学术和文化氛围,积极打造中医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弘扬中医文化,传承国学精髓,培育优秀学子。

一是注重校园中医文化的塑造,将中医精神和中医文化融入校园景观中。学校建设贵州苗医药博物馆、校史馆,弘扬国学传统文化;以普济方、既济汤、大济阴汤、阳和汤等中医方剂命名部分学校道路;以孙思邈、金元四大家等中医著名医家名字命名部分楼宇;以岐黄、神农、伏羲等中医药鼻祖命名校园广场;以中医“悬壶济世”中的“济世”命名校园湖泊;以“太极阴阳八卦”为主题修建8根极具中医文化色彩的文化柱;通过以上举措营造浓郁的校园中医文化氛围。

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通过举办“春秋辩论赛”、五月的鲜花”曲艺大赛、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会、社区义诊、“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生义诊团进社区等活动,提升大学生专业素质;打造先进校园文化,组织参加贵州省“祭祀祖先·传诵经典”中华优秀传统经典朗诵赛、全省大学生“红楼梦”话剧汇演、全省大学生诚信歌咏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熏陶;开展大学城大学生骑行比赛、“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社团3V3篮球赛等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提高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升身体素质。

三是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通过开设经典知识讲座,灌输经典学习的习惯养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筹建张仲景学术体悟馆,让学生在实地体验中医经典精髓,培养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以知识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经典运用能力。如基础医学院以“四大经典”为主要内容,开展知识竞赛;建立经典学习社团,弘扬中医传统文化,把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高度统一起来,加深大学生对中医传统文化内核和精髓的认知;举办“读经典·诵岐黄 ”诵读会,展现中医文化的独特魅力;开展晨间诵读经典的“杏林晨光”等;每学期邀请名老中医或专家开展“中医文化传承”的沙龙、开展中医经典辩论赛、邀请国医大师、中医老专家、老教授开设国学讲堂等,不断加深学生对祖国医学的感悟,领略中医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交流学习,根据贵州省“千人计划”等相关文件要求为学生外出交流学习提供政策和经费的支持。从2014年开始派遣学生到境外交流学习,至今已派出3个年级64名学生赴台湾大仁科技大学,元培科技大学,弘光科技大学交流学习。外出交流学习的学生涵盖护理学、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中药学、药学、药物制剂等10个专业(方向)。重视在校大学生和境内外学生的文化交流。连续多年选派学生骨干参加“海峡两岸青年联欢节·中医药传统文化研习营”活动,与来自台湾、广州、湖南、江西、云南等13所高校90多名师生在福建开展为期11天的中医药文化交流活动;连续多年组织我校青年学生志愿者参加“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使我校学子更好了解东盟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成果。

关闭窗口

   
 
 

贵州中药学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       联系电话:0851-88233055